12月18日-20日,科技城重大人才活动——第六届中国鸡蛋产业大会在四川省绵阳市召开。大会聚焦全球蛋鸡非笼养趋势、全球蛋品加工业、品牌蛋发展以及我国鸡蛋产业科技创新、生产提质、管理增效、品牌升级、金融赋能、生态打造等,进行了全方位研讨,力求通过打造产学研、产加销一体化平台,凝聚行业共识和企业力量,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力蛋鸡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蛋鸡养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单栋鸡舍存栏10万只鸡以上已经成为行业发展趋势,实现了喂料、饮水、集蛋、清粪等养殖重要环节自动化以及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等环境因子自动检测与调控。为了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对蛋鸡行为特点的智能获取以及环境、设备信息的大数据管理应用,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和产业提升的突破点,利用AI技术实现蛋鸡养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从2015年到2023年,我国登记蛋鸡方面的成果有163项,专利有3000多项,涉及新品种、新设备、新兽药疫苗、鸡粪处理等多个方面。”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宁中华介绍,这8年来,我国在蛋鸡行业的新成果、新专利不断涌出,通过技术手段提高蛋鸡的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科技赋能推动蛋鸡养殖智能化升级,有效提升蛋鸡养殖水平和生产效益,也进一步助推了蛋鸡产业的稳定发展。
蛋品加工是蛋鸡产业链的重要环节,目前,美国、日本以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蛋品加工业发达,有效地规避了鲜鸡蛋产销和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据山东安吉丸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宏伟介绍,目前日本鸡蛋年产量260万吨左右,2022年人均鸡蛋消费量为339个,蛋品加工比例50%左右,即食蛋制品加工业比较发达。而我国蛋品加工比例不足10%,这说明,我国在蛋品加工方面还有很多发展空间。
针对我国蛋品加工业面临的蛋品质量安全隐患、环保压力大、智能加工技术和设备不足、市场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大连绿雪蛋品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锟认为,目前需要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潜力,挖掘新兴消费群体的需求,推动蛋品加工业融合发展。
虽然近年来我国鸡蛋加工产能增长很快,但是在低温冷冻(冷浸)加工技术、即食蛋制品开发、产品附加值打造、消费市场拓展方面仍需要取得突破性进展,蛋品加工领军企业需要用全球化视野引领行业高效发展。
在品牌建设方面,行业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国内90%以上的蛋鸡场都没有自己的品牌,中高端品牌鸡蛋只占市场总量的0.5%,但是中高端品牌鸡蛋的市场复合增长率却达到了57%,表明我国鸡蛋产业在品牌建设方面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四川圣迪乐村生态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从种鸡、饲料、养殖、生产、品牌销售全产业链着手,坚持全产业链运营发展,把控蛋鸡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让高品质鸡蛋成为品牌发展的充足底气。
近两年,蛋鸡非笼养引起了行业内外的普遍关注。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非笼养蛋鸡存栏量逐年增加,国内已经涌现出山西偏关永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四川信德农牧有限公司等规模养殖企业,市场上非笼养鸡蛋产品种类日渐丰富,尝试购买此类产品消费者不断增加。但是,蛋鸡非笼养还有很多技术环节没有突破,需要企业对品种选择、模式配套、密度控制、疫苗免疫等进行深入探索,才能提高管理水平和养殖效益。此外,专家认为,非笼养鸡蛋作为消费市场的特殊产品,其市场份额是有限的,企业不可盲目上马非笼养蛋鸡项目,要紧跟市场需求做到以销定产,确保养殖生产效益。
此外,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交流也是从业者的急切需求。近年来,蛋鸡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之间的互动交流、尝试合作越来越多,大会期间召开了共好蛋链俱乐部第二次会议。今年8月8日才成立的共好蛋链俱乐部,截至目前,成员蛋鸡养殖总规模超1亿只,涵盖养殖、设备、动保、蛋制品加工等70余家蛋鸡行业上下游企业。通过平台打造,把产供销群体聚集在一起,通过企业之间的全方位合作和深度链接打通产销壁垒,打造全新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赢。
“大会不仅为鸡蛋产业的各方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优质平台,更为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相信在鸡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鸡蛋产业链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断实现新的突破与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鸡蛋产品,同时推动整个产业生态的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北京市蛋品加工销售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忠强说。
据了解,来自国内蛋鸡产业链科研、生产、流通、贸易等领域的代表1500余人参会,来自600多家蛋鸡产业链的相关企业集中展示了新技术、新产品。大会结束后,与会代表前往四川圣迪乐村绵阳生产基地、铁骑力士三台绿溪优食谷以及长虹集团进行实地参观,深入了解鸡蛋产业的生产流程、技术创新以及企业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强了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为推动鸡蛋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