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3552441705

陕西靖边:一口“救命水”,薄地变良田

2023-11-20 17:09 浏览:9 评论:0 来源:农易网   
核心摘要: 11月11日,靖边县天赐湾镇银湾村许台小组的1500亩旱作玉米收获将近尾声。一大早,种植户孙福像往常一样驾

11月11日,靖边县天赐湾镇银湾村许台小组的1500亩旱作玉米收获将近尾声。一大早,种植户孙福像往常一样驾着农用三轮车,驶进村东头山峁上的梯田里。不一会儿,伴随轰隆隆的机器声,一台大型玉米收获机缓缓而来,将刚收获的一篓玉米棒倒入孙福的三轮车里。

640.jpg

“今年好收成,看这玉米棒多结实。”孙福从玉米秆上掰下一个玉米棒,用手不停地掂量着。“今年如果没有那口‘救命水’,这些玉米估计早旱死了!”

孙福口中的“救命水”,得益于该村首次应用的“沟道坝蓄水、光伏发电提水、土工膜高位储水、膜下滴灌补水”的“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

银湾村位于靖边县中部梁峁涧地区,平均海拔超过1600米。全村有耕地21700亩,其中旱地面积占到总耕地的三分之二以上。

今年春季,靖边县高效旱作节水农业综合试验示范研究基地项目落户银湾村。按照规划,该基地分为试验和示范两部分,重点推广节水技术,同时开展种植模式、种植技术、农机农艺配套等方面的试验研究。具体实施过程中,该基地流转53户农户集中连片的1500亩旱地作为项目用地,采取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措施,由承包种植大户统一管理,推行“品种统一化、施肥配方化、栽培标准化、水肥一体化、防控绿色化、全程机械化”六化管理模式。

起初,孙福也为流转自家的30亩旱地产生过迟疑。“这块地我种了30多年,除了不舍得,我主要还担心家里30多只羊的饲草问题。”

孙福的顾虑,也是村里大部分农户的顾虑。为此,村里除了向农户做思想工作,还与承包种植户协商约定:每片地产生的玉米秸秆,归农户所有。

“在2021年夏天的那场旱情中,村里水浇地的粮食基本保住了,但大面积的旱地几近绝收。”银湾村党支部书记申飞说,“高效旱作节水农业综合试验示范研究基地项目,不仅让群众有了每亩400元的土地流转收入,而且解决饲草问题,乡亲们都很支持。”

今年6月至7月,银湾村没有下过一场保墒雨。但在试验示范基地里,靖边县农业农村局推广应用的“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通过收集棚面、屋面、院落的雨水,以及利用小高抽提取该村南面沟道坝内地表水至高位蓄水池,在玉米生长发育关键期补充灌溉,让每一株玉米能有一口“救命水”,有效解决了基地的缺水问题。

640 (1).jpg

“与水浇地不同,在干旱地区,我们推广‘非充分灌溉’的用水理念,平衡水资源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靖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员陈艳说,“我们还利用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种肥同播技术、旱作集成技术等,实现节水30%、节肥20%。”

旱作区低产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吨粮田。经该县农业农村局初步测算,今年,银湾村1500亩旱作玉米亩产将超过720公斤,与原来相比,每亩增产250公斤以上。

“靖边县高效旱作节水农业综合试验示范研究基地是全县首个集智能水肥一体化、‘四位一体’集雨补灌和旱作集成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应用示范基地,对于推动梁峁涧地区推广旱作节水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靖边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旭说,这只是靖边做好旱区“节水文章”中的一笔。

640 (2).jpg

靖边县有耕地168万亩,其中,水浇地73万亩,旱地95万亩。

“为保障粮食安全,有效破解水资源紧缺‘瓶颈’,靖边县立足县情,探索出了‘用好天上水、用足地表水、适度利用地下水、保住地中墒’的农业用水思路,在旱作区主要推广露地滴灌、膜下滴灌、集雨窖集雨补灌、地膜减量增效、抗旱抗逆等为主的抗旱节水种植技术,总结形成了一套适合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旱作节水集成技术模式,累计推广旱作农业技术面积80万亩,推广旱作节水技术15项,项目区内粮食亩均增产100公斤以上。”李旭说,高效旱作节水农业已成为全县粮食增产新的增长点。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符金壮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从冬种冬管一线看农业生产之变(年终策划·抓牢抓实粮食生产)

上一篇:

金安区三十铺镇:“扫黄打非”出重拳,守 护社会晴朗天空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187056308@qq.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