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花生的虫害种类与预防治理
1.1蛴螬的预防与治理
蛴螬危害花生在苗期和在荚果期。苗期危害常常导致缺苗断垄。荚果期幼虫不仅侵蚀果壳,也在果实内部滋生,影响花生的继续生长了,严重影响荚果的形成和发育,造成烂果、破果,降低产量和品质。防治方法:一般应结合春播,用种子重量1‰的50%辛硫磷,加适量水稀释进行拌种;或用50%辛硫磷0.25kg加水1.5~2kg,拌灰渣制成颗粒剂撒在垄沟内。
成虫期(金龟子)的除治方法:一般可在金龟子发生盛期(5月下旬—6月上旬),喷洒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mL/667m2喷雾防治。为防治秋季再度发生,可在夏末秋初,用50%辛硫磷600倍液灌花生根部(用摘掉喷头的喷雾器,将配好的药液顺垄均匀地灌注于花生根部土壤内)
1.2棉铃虫的预防与治理
以幼虫食害花生的叶片和花蕾。将叶片食成残缺不全,特别喜食花蕾,影响受精,减少果针入土数量,造成严重减产。以第2代幼虫为害最重,1~2龄幼虫主要危害心叶,3龄后则大量食害叶片和花蕊,4龄后可转株危害。其发生轻重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适宜发生温度为25℃左右,相对湿度为70%~80%,山东7—8月份降雨多,湿度大。花生生长茂密、郁闭,田间湿度大,发生也重。
防治方法:化学防治。作好虫情调查,在卵盛期开始调查,5点取样,每点查花生20~25株,当有虫株量达到5%~10%时进行防治。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0倍,或15%茚虫威乳油2500倍液防治。
1.3蚜虫的预防与治理
花生蚜多群集中在心叶及幼嫩的叶背面、嫩茎和幼芽危害,开花后危害花萼管、果针吸食汁液。受害植株生长矮小,叶片卷缩,影响开花、结果。严重时茎叶变黑,蚜虫排出大量“蜜露”,而引起霉菌寄生,重者可造成植株枯死。
其防治措施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g/667m2对水30kg喷雾,或25%吡蚜酮悬浮剂24g/667m2兑水40kg喷雾。
2花生的病害种类及预防治理
2.1锈病的预防与治理
主要在叶片上发生,也能侵染叶柄、茎及果柄。叶片发病,出现针头大小淡黄色病斑,后逐渐扩大变为红褐色突起,表皮纵裂,露出红褐色粉状的夏孢子堆。孢子堆由淡黄色渐变黄褐色,最后呈褐色。被害植株多先从底叶开始发病,逐渐向上蔓延,叶色变黄,最后干枯脱落,整株枯死。防治上可喷洒40%氟硅唑乳油60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000倍,喷药液45kg/667m2,均匀喷布。
2.2花生疮痂病的预防与治理
花生疮痂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及茎部,叶片染病初叶面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小斑点,边缘稍隆起,中间凹陷,呈疮痂状而得名。
防治方法:种子处理。选用无霉变种子作种。每667m2用咯菌腈(25g/L)+精甲霜灵(10g/L),或用种子量的0.5%的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发病期用40%氟硅唑乳油6000倍液均匀喷雾。
2.3青枯病的预防与治理
花生青枯病为细菌引起的病害,从苗期至收获期均能发生,以花期发病最多。防治方法:治理措施是:种下地之前,先让其在阳光下晒2~3d,用30%的多菌灵先浸泡种子,时长约为3h多,然后取出晾干之后再进行播种。如果种植之后的花生幼苗部分坏死,就需要对叶片进行喷洒药物的处理方式,可使用40%的托布津50g/667m2,或46.1%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灌墩1次预防,或用25%铜氨合剂300倍药液灌墩,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4叶斑病的预防与治理
花生叶斑病主要有褐斑病和黑斑病。2种叶斑病均可侵染叶片,也可侵害茎、叶柄和叶托。防治方法:农业防治。花生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及时耕翻,将病残体翻入土中,加速腐烂,减少菌源;重病地块应实行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合理密植,缩小株距,增加行距,加强通分透光,降低湿度,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水,提高抗病力。立蔓品种较蔓生型与半蔓生型品种抗病,因地制宜地采用;化学防治。团棵期开始叶面喷洒68.75%f酮锰锌杀菌剂1200倍1~2次。于发病初期,叶面喷洒40%氟硅唑乳油6000倍液,或43%戊唑醇水乳剂1000~1500倍液等,防治效果较好。
3花生田间病虫害管理
花生这一类豆科类作物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莫过于气候温和的地方,并且常年雨水较为充足,但是也不能忽视在播种之后的管护,尤其是在花生的苗期、中期以及中后期,不仅注重土壤的治理,还要注意气候的配合,以及花生本身的叶片、根茎等部位的防治,这样才能全方位实现周到的保护,让其健康生长,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或者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随着科技发展我国已经研发出了多种应对花生或其他作物病虫害的药物,只要合理使用,科学管护,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进行多方位周到的分析,就能够保证花生的栽植工作在科学性的基础上提高栽种效率和产量。
花生种植在我国很普遍,但是花生虫害的影响对花生的产量大,如果想要种植的花生产量高,各位种植户就需要了解各种花生虫害的危害及防治方法,方便种植过程种花生发生虫害时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