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醚菌酯的相关资料
①吡唑醚菌酯的悬浮剂相对于粉剂和乳油是最好的。除了工艺较为严格以外,加工成本也相对较高。粉剂容易造成污染,乳油则各方面相对较为落后,所以选择悬浮剂是最好的。
②吡唑醚菌酯的作用机理在于抑制病原真菌的线粒体呼吸。杀菌广谱,对几乎所有真菌类病菌都有较好的活性,针对麦类白粉病、叶枯病、赤斑病、水稻稻瘟病、纹枯病、霜霉病等病症都实验活性较佳。同时它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拥有良好的渗透、内吸效果,可用作茎叶喷雾、水面施药、处理种子等方式。
③相对于嘧菌酯和醚菌酯,吡唑醚菌酯明显具备更强的相对抑菌活性能力。并且具有较强的抑制病菌孢子萌发能力,对于囊菌类、担子菌类、半知菌类及卵菌类等植物病原菌有显著的抗菌活性,且具有潜在的治疗活性,可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真菌性病害。吡唑醚菌酯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活性较强,可改善作物生理机能,增强作物抗逆性。
④吡唑醚菌酯的防治范围包含小麦、花生、水稻、蔬菜、果树、烟草、茶树、观赏植物、草坪等多种作物。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纲真菌引起的叶枯病、锈病、白粉病、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疮痂病、褐斑病、立枯病等多种病害。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香蕉黑星病、叶斑病、葡萄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番茄和马铃薯的早疫病、晚疫病、白粉病和叶枯病等均有较好防治效果。特别是对于谷类叶部和穗粒的病害有突出的防治效果,并且增产效果显著。对豆类主要病害如菜豆叶斑病、锈病和炭疽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能有效地控制花生褐斑病、黑斑病、蛇眼病、锈病和疮痂病。另外,对花生白绢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⑤吡唑醚菌酯的一般用量为15-20毫升对兑水30斤,但要注意的是,对于草莓等敏感作物,要适当降低用量,以免产生药害。
作物上的一些用量用法
①葡萄:可用于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褐斑病、穗轴褐枯等病症的防治,正常情况用量15毫升兑水30斤。
②柑橘:可用于炭疽病、沙皮、疮痂病等病症,用量15毫升兑水30斤。对柑橘疮痂病,树脂病,黑腐病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如果和其他药剂交替使用,还能改善柑橘品质。
③梨树:一亩地用20~30g,兑水60斤均匀喷雾,预防梨树黑星病,也可复配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
④苹果:主要防治真菌性病害,如白粉病,早期落叶病,叶斑病等。但是需要注意,对噶拉的一些品种敏感。
⑤草莓:主要预防为主,主防白粉,霜霉,叶斑等。前期在没有发病的时候用吡唑预防,后期再使用的时候搭配一下,比如霜霉病的,可以搭配烯酰吗啉、多菌灵之类的或者交替使用。有实验证明,在25毫升一壶水以下对花期蜜蜂都安全,但也要注意避免高温和低温时施用,否则有药害,不能与铜制剂等混用。
⑥葱:吡唑醚菌酯对白粉病等真菌性病害的预防效果不错。
⑦西瓜:前期就可以用,预防蔓枯,中后期的炭疽病、蔓枯病等,根据自己当地的情况,前期预防的时候可以用一到两遍,后期治疗的时候可以复配一下,治疗霜霉病、疫病等。
⑧黄瓜:用在黄瓜上效果很好,预防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斑点类病害,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降低植物呼吸作用,提高作物抗逆性。
注意事项
①使用时机一定要提前,要以保护剂的身份预防病害,或是在播种前、出苗后或定植的时候等病害发生初期用药更能发挥出药剂的优势。同时吡唑醚菌酯是以防效和持效见长,速效和其他针对性的杀菌剂相比还是稍显不足,最好是配合其他杀菌剂使用或者用复配剂。另外吡唑醚菌酯的作用位点比较单一,所以抗性起的比较快。在使用时一定要控制使用次数,以免加速抗性的产生。
②强大的渗透性让吡唑醚菌酯能很好地与叶片表面亲和,大大提升防止效果和持效期,但要注意药害的产生。尤其在作物幼苗苗圃期,作物生长旺盛且高温高湿条件,吡唑醚菌酯使用浓度过高会有一定药害风险。
③如果要混配,那么注意不要和碱性杀菌剂混用、不要和乳油混用。与其它药剂混用注意浓度,做好试验。如果和叶面肥混用,要先溶解叶面肥,然后再倒吡唑,再倒其他的东西。另外吡唑醚菌酯本身具有高渗透,不建议加有机硅。如果要和芸苔素混用,则最好分别二次稀释后混合。氧化性的农药比如高锰酸钾、双氧水、过氧乙酸、氯溴之类的都不建议混用。